• 收藏本站
  • 南宁学院首页
首页 >> 规章制度 >> 教学建设 >> 正文

南宁学院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

发布者: 浏览次数: 发布时间:2017-11-24

南宁学院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建设实施方(2017-2021)

南院教〔201750

 

课程是教育和教学的核心,是应用型高校转型的关键,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渠道,是教学质量提升的根本保证。课程建设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是学校实现内涵式发展的根本出路,抓好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和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保证。为推进学校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建设,加快构建符合学校办学定位的应用型课程体系,促进学校质量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特制订学校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建设实施方案。

一、课程改革与建设指导思想

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教学与改革观,以课程内容和课程结构改革为核心,以提高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为目的,有计划、有目标、分阶段、分层次地开展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建设工作,从心灵、观念、技术、行为等多维度推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变革,构建具有南宁学院特色的应用型的课程教学体系,为学校学子创造卓越的教育品质,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释放潜能,全面发展。

二、课程改革与建设总体目标

打破传统的课程建构模式、教学管理体系和教材研发方式,以课程体系为整体,以课程单元为重点对象,通过解构与重构知识贮备型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逐步建立起与产业链、创新链发展同向同行同步同心的知识应用型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使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建设成为学校卓越应用技术大学建设的重要支撑与发展特色,成为广西高校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先锋。

三、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推进

南宁学院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建设主要分三个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201710-20187月,改革与建设启动阶段。分三批遴选52门应用型改革与建设示范课程,通过各类应用型课程改革培训,更新教师应用型课程建设观念,提高对应用型课程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按照应用型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的原则、方法与标准,率先解构与重构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形成学校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排头兵。

第二阶段:20188-20197月,改革与建设扩大阶段。立项建设第四、五批应用型改革与建设示范课48门,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加快课程建设步伐;通过对第一阶段立项的示范课项目与自行启动改革项目进行评审,对优秀的课改项目进行奖励,并在优秀的示范课课程中遴选15门开展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鼓励更多教师积极参与课改。到本阶段结束,形成具有南宁学院特色的应用型课程100门,具备一定的课程输出能力,从而扩大学校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基础。

第三阶段:20198-20217月,改革与建设深化阶段。以2017级入校生为实践周期,各专业从单门课课程改革逐步纵深到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改革,形成教师人人参与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建设的氛围与行动,经过4年人才培养周期的课改实践,逐步打造校级精品课程,并推选建设自治区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形成具有南宁学院特色的,更加符合社会、经济、产业、教育发展趋势的应用型课程体系,逐步实现应用型课程体系在人才培养中的全程覆盖。

学校鼓励教师按照自己设定的阶段与步骤,开展各种形式与路径的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建设探索,尤其鼓励在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中开展有特色的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建设。对能服务学习者的专业成长,服务于专业培养目标,能够体现出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与产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的课程改革项目,学校将组建专项核查验收,并予以一定的支持。

四、课程改革与建设内容与要求

(一)推进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以学校的“应用型、开放式、新体验”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引进国内先进的应用型课程改革与建设理论与方法,按照“工作任务课程化,教学任务工作化,工作过程系统化”的应用型课程建设原则和“真实职业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课程建设导向,解构学科教学体系,重构行动教学体系,构建基于知识应用的课程结构与教学内容。课程改革要满足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发展、技术进步的要求,满足行业企业的用人需求,满足学生专业发展与职业成长的需求。课程内容要紧扣技术发展和进步,并与产业、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及流程相对接,突出应用能力的培养,推动课程内容从知识导向向能力导向的变革。

(二)建设高水平应用型课程教学团队。推动应用型课程教学团队改革与建设,鼓励师资队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角色定位上按照应用型的要求与标准进行深度改革,通过课程改革与建设的载体作用,逐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与实践能力强、教学效果好的双师双能型教学团队。

(三)建设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资源体系。以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为基础,教育资源与产业资源、创新资源深度融合,开发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标准的专业课程资源体系。建立与产业技术发展同步更新的课程资源,使人才培养方案与岗位需求、产业人力资源发展趋势对接。与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合作共建共享课程资源、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共同紧贴行业、生产一线课程资源开发教材。充分利用数字化、工程案例库、情景剧、知识与能力图谱、任务场景等多种路径对课程资源进行内容与形式的创新。

(四)形成应用型课程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坚持以学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按照真环境、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的原则,探索各种各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倡与推广任务驱动式教学、项目驱动式教学、目标驱动式教学、翻转式课堂、设计性实验、创新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等教学方式与手段,变以知识为载体的记忆型学习为以知识应用和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应用型学习。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应用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符合学习者全面发展的要求。注重技术手段的创新运用,增添课程吸引力。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应用型改革与建设效果好、较成熟的课程开展慕课建设,并开发一批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立体教材。

(五)探索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相匹配的课程改革与建设评价方式。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度、专业与行业企业合作的结合度、培养过程与生产实践的对接度、培养质量与行业需求的匹配度作为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评价的观测点与依据标准,以服务专业培养目标的契合度、“双基(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双技(通用技能、专业技能)”与实践的融合度、“教、学、做”合一的紧密度、应用能力在工作中的表现度作为课程单元改革与建设评价的观测点与依据标准,对课程定位、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进行全面改革与建设,注重新体验导向、能力取向和综合素质考核,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课程改革与建设的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领导,建立课程负责人制,加强课程团队建设。课程责任人要根据课程建设指标体系和实际情况明确提出具体建设方案(包括思路、措施和经费预算等),并根据课程组每一任课教师的专业特长和能力将课程建设的具体内容落实到人,定期对工作进展进行检查和小结。二级学院教学委员会将定期研究,检查落实,解决课程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二)加强课程实施环节的指导和监控

组织专家对开展改革的课程体系、课程群、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课程的计划实施和结果、参与课程实施的教师和学生发展等进行评价,以价值取向、成果产出为标准明确课程的定位与方向等。

发挥校、院两级督导以及校外专家督导作用,对开展课改的课程,在听课评教中重点观察教师是否按课改目标实施课改,课程内容、教学方式是否与产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对接;课程结束后从学生能力发展角度对课程进行评价,评估课改实施是否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确保课改实施与学校应用型课改目标相一致。

(三)增强经费保障

加大课程建设经费投入,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支持教师开展课程改革。具体措施如下:

1.校级应用型改革与建设示范课资助经费:每门2万元;

2.校级精品课程资助经费:每门3万元;

3.校级优秀应用型改革与建设示范课奖励经费:一等奖1万元、二等奖8000元,三等奖6000元;

4.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行动教学体系教材:每门资助1万元;

5.慕课:每门建设经费40万元。

预算经费如下(单位:万元):

名称                   年份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校级示范课程

52

104

44

 

 

校级精品课程

 

15

30

54

75

优秀示范课奖励经费

 

14

30

13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行动教学体系教材

 

5

 

15

 

慕课

 

80

120

40

40

邀请专家培训、讲座费

7

7

6

5

5

外出调研、学习费

5

5

4

3

2

各年预算合计

64

230

234

130

122

(四)加强课程改革与建设成功经验的总结推广

学校将围绕课程改革与建设不定期开展各类研讨、经验交流活动,由各教学单位和示范课项目对课程改革与建设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学校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对已经形成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和梳理,提炼建设经验,突出重点,展现亮点,解决难点,努力为全校各课程提供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可操作的经验和做法。同时进一步强化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宣传力度,宣传改革中涌现的先进典型,宣传课程改革与建设的特色亮点和经验做法,形成良好的课程改革与实践氛围。

 

 

 

南宁学院

20171123

 

关闭